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业界业界
Copilot引发的生产力革新战争,才刚刚开始
cc博主2023-03-31【业界】283人已围观
作者 王永昂
编辑 岑峰
科技界的Big thing——Copilot发布
3月17日凌晨,微软Copilot在朋友圈刷屏。搭载着GPT-4的全新的AI服务产品——Microsoft 365 Copilot(意为副驾驶)犹如一声惊雷,让业内感受到了生产力的变革。
业内还在震惊于GPT-4带来的改变,微软又带来新一轮惊喜。AI变革速度之迅猛,让互联网用户如做梦般惊讶又恍惚。
Copilot搭载着GPT-4模型,适用于全套Microsoft 365(原名Office)。Copilot可以帮忙做会议纪要。更神奇的是,Copilot还能直接把SWOT表加到指定PPT中,Copilot的出现,可以让打工人不用再被PPT等繁琐的办公程序折磨。
有从业者表示,在微软宣布将在Office中嵌入GPT之后,业内就有一定的期待,但是Copilot成品的效果远远超出了期待。
不过,也有很多人还没意识到,Copilot的发布对整个人类的重要性,其实并不亚于GPT-4。
Copilot的意义在于,它极大提高了用户的办公效率,还将彻底改变人类和电脑的交互方式。
其实,不管Copilot背后搭载的是GPT-4还是其他大模型,大模型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真正让广泛的观众感知的,是应用层面带来的便捷,这一点Copilot确实做到了。
举一个例子,Copilot就像是产品经理,对接一端的设计人员和另一端的技术人员。人和人沟通成本过高,是让人头疼的事实,而Copilot的出现则将改变这一现状。
在新一轮的AI革命中,曾被互联网用户忽视的微软,意外地始终拥抱了变化,力压以创新为名的谷歌,成为AI应用创新的领先者。
此前,微软宣布了新版的必应(Bing)搜索,将搭载ChatGPT,网页浏览器Edge也将内置OpenAI的技术,帮用户浏览网页。
事后,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坦言:微软必应中整合进ChatGPT后,微软已经成为了AI聊天机器人领域的领导者。
可以预见,Copilot的面世也让微软成为AI助手的领军者。
微软30多年未变的AI助手梦
在互联网用户盛赞Copilot时,一些业内人士,也想起了多年前的AI助手——曲别针(Clippy)。
1997年,曲别针(Clippy)面世,在这款Office小助手被设计之初,它是一个不被微软内部看好的项目,内部人员称这个项目为TFC,也是英文The Fucking Clown的缩写,意为“该死的小丑”。2007年,在失意中,曲别针(Clippy)下线。
令人佩服的地方在于,其实,微软从1992年就开始了AI助手的尝试。正因为这份远见和坚持,微软才能在今天,通过Copilot,再次赢得全世界的关注。
1992年,微软推出了一项“乌托邦计划”,希望人们能“像与人类互动一样来跟计算机互动”,并在1995年推出了第一代AI助手——“Bob”,它就是Clippy的前身。
前面两次失败后,微软没有放弃在AI助手方面的尝试。2014 年 4 月,Cortana 在 Build 大会上正式推出。
不过,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自家的Cortana也没有嘴下留情,发出「笨得和石头一样!」之类的斥责。
话说回来,远见之外,很多海外大厂在技术规划的能力也令人惊叹。
在昨天,全世界还在为为GPT-4欢呼时,有海外博主发现,GPT-5可能已经完成训练。这位博主在研究OpenAI的技术论文时发现了这一细节。
另外,也有知情人表示,半年前,GPT-4也完成了训练,随时等待发布。
微软和OpenAI能在今日让世人刮目相看,都不是一日之功。有业内人士告诉AI科技评论,外企在产品线规划和发布节点上都有很清晰的计划,从这次微软和OpenAI的表现看,先是在去年11月30日发布ChatGPT,在短短一百多天完成了大众对“Chat”的科普后,再是在百度文心一言发布前两天推出GPT-4,余波未消之际,再度推出一款让普通用户能切身感受到AI带来的便捷的产品Copilot,这一套组合拳的节奏,确实打得国内厂商有些措手不及。
但国内厂商,也不必妄自菲薄,更无需“十五投”,因为未来AI的长跑,才刚刚开始。
在大模型上输的阵
可能要靠场景和应用赢回来
科技界一次次对AI过于强大的革新感到惊讶。
GPT-4的功能已经让中国科技界大震。在GPT-4之后发布的文心一言引得百度股票短暂波动,华为、阿里等大厂更是异常低调,内部正掀起怎样的讨论还未可知。
不过,Copilot发布却让金山的股价大涨——在国内的文字处理领域,金山是最像微软的玩家。对于金山来说,这是利好,也是挑战。
在Copilot的带动后,也会有更多人关注,金山在AI的实力到底如何,能在此次变革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在2021年金山的技术开放日上,金山办公副总裁姚冬曾表示“一个成熟的办公软件应该学会自己做PPT”。可见,金山在产品实现上,有着跟微软一样的愿景。2021年,金山已经围绕办公领域,开发了近100项AI能力,涵盖翻译、文档校对、PPT美化等多项应用。
不过有知情人士透露,这一产品只面向政府部门。可见金山的技术积累是足够的,只不过之后如何将自身实力套在C端市场,还有待考验。
在微软宣布嵌入GPT-4后,金山做了哪些准备?
在GPT-4发布前几天,金山CEO章庆元向AI科技评论表示,在接入大模型这块,金山是两条腿走路。现阶段,金山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应用公司。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很多需求方,以合作的形式或者以投资的形式来开展合作。
除此之外,金山自己的团队也开始研发大模型。“以前金山在业务上做得比较杂,而且主要聚焦在传统的AI技术。今年开年的几个月,金山的研发人员基本上都转到大模型上去了。”
尽管OpenAI在大模型上相比起国内厂商有先发优势,但在用户层面,最终对AI能力的感知还是反映在产品上,这也是国内厂商们“翻盘”的机会。
在此前AI科技评论的文章中就指出,在这一波人工智能浪潮中,场景与数据将取代之前的算力和算法,成为决定AI是否能真正走出实验室、走入我们生活的最重要因素。
并不是说算力和算法不再重要,而是在过去的十几年中,AI公司们在算力和算法的竞争上已经卷无可卷,硬件成本与技术进步的边际效用递减,使得算力和算法的竞争早已成为烧钱的游戏。
而在想做事的公司来看,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这就是数据和场景才是关键的原因——在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之所以涌现出一大批新兴科技公司,背后是中国这一世界最大的单一网民市场。而伴随世界级的市场的问题,一定是世界级的问题,能解决世界级问题的公司,一定是世界级的公司。
在新一轮AI落地的竞争中,在数据和场景占优势的中国公司,一定会想办法在主场赢回来。
除了庞大的文字处理用户数量,作为"微软最好的替代者",金山的第一个优势在“云”。金山云或许不是国内云服务最有名的,但却是在文字处理这个细分市场最能打的。金山的策略是让新的 AI 技术跟云再结合,让云的数据被再次利用。“私有数据跟 AI 的一个整合,可能是未来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一点。”
第二个优势是移动端。2011 年,金山办公正式推出了移动端的 WPS。而移动端,是金山在此次AI变革弯道超车的另一个着力点。在移动端,金山甚至不仅在国内有优势,在国外也会有优势。
关于未来展望,章庆元表示“未来让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个智能模型,这是金山长期未来要做的事情”。
One more thing
时代的变革正在来临,我们不能充耳不闻。
从2022年末ChatGPT横空出世,到GPT-4再一次令大众折服,再到Copilot拓宽了人类对新一代生产力的想象。未来已来,而现在只是开始。GPT-4代表的大模型和搭载着GPT-4能力的产品,将一步步刷新互联网用户的认知和体验。
微软和OpenAI的一鸣惊人,也让中国创业者兴奋又焦虑。
未来的技术变革可能很快又会到来,下一次变革来临时,手握各种数据、深耕多个场景的国内大厂,在全球范围内,如何跟硅谷的科技领先者同期正面竞争,这是大厂和从业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Copilot带来的,是在系统化工具方向的新一轮竞争。
对于普通的用户来说,不需要了解GPT-4,只需要享受Copilot带来的便利就好。就像普通人不用理解抖音的推荐算法,只需在抖音看自己喜欢的短视频内容就足够。而这一趋势,也给国内大厂和创业公司指明了道路,那就是,加强工程化能力。
未来,机会掌握在少数的公司中。这些公司可以将GPT化为无形,通过极强的系统化能力,为用户提供生产力工具。Copilot在办公领域的宣战只是开始,如果国内的AI公司能在自己擅长的业务场景(如电商、游戏、AIOT、工业质检...等等)中为用户提升生产力,或许是国内公司AI之战破局的关键点。作者微信yongang77,欢迎交流。
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
雷峰网
雷峰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