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芯片芯片
4位资深投资人揭秘,国产芯片的发展与投资机遇 | GAIR 2021
cc博主2021-12-20【芯片】529人已围观
2014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的颁发以及千亿规模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的成立,再次给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2017年左右的AI芯片热潮,又吸引的大量风险资本进入,国内涌现出大量AI芯片公司。
2018年美国对中兴和华为的制裁,让更多人认识到了拥有国产高端芯片的必要性。随后,各地出台政策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资本也开始投资芯片产业。2019年,国家还设立的科创板,为包括芯片公司在内的高科技领域公司增加了融资渠道,促进芯片行业的发展。
科创板让资本看到投资半导体也可以赚钱,2020年,国内芯片投资的规模快速增长,金额达到1300亿元,是2019年300亿的4倍多。2021年,国内半导体行业的投资金额预计将超过1400亿。
芯片行业是一个资金、技术、人才密集的行业,在资本的推动下,国产高端芯片将如何发展?国产自主芯片以及缺芯的机遇,给芯片公司带来机会的同时,又给投资者带来了哪些机会?
2021年12月10日,2021全球人工智能大会(GAIR)的“集成电路高峰论坛:国产高端芯片之路” 邀请了4位专业投资人共同探讨了国产芯片的发展和投资机会,他们是:
深创投深圳投资总部信息科技组组长顾怀怀,专注于半导体方向投资,已投企业包括锐石创芯、中科蓝讯,深圳中微,厦门星宸科技,深圳傲科光电子,湖北晶芯和上海韬润等,其中多家企业即将申报科创板。顾先生曾任华西证券研究所电子行业高级研究员,覆盖消费电子产业链上市公司。
华登国际副总裁苏东,主要关注消费类芯片、智能硬件、AI应用和机器人,高端装备。已投项目包括燕麦科技,云天励飞,万魔声学,鑫信腾,珠海精实,金史密斯科技,博创联动,擎朗机器人,广州粤芯,广芯微半导体,森美协尔探针台,芯信安,贝氪智能等公司。曾就职于IDG资本,华为。
小米集团产业投资部董事总经理王楠,负责半导体,AI及汽车电子等领域的投资。他主导参与的项目包括晶晨股份,翱捷科技,昂瑞微,长鑫存储,芯迈半导体,南芯半导体,伏达半导体,峰岹科技,凌云光技术,TCL集团,方邦股份,奕东电子,黑芝麻智能,纵目科技等。加入小米之前,在联想集团、SK Hynix、中科创达从事过战略到销售到投资的工作。
云岫资本合伙人兼首席技术官赵占祥,主要关注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及云计算,参与投融资的项目包括佰维存储、爱芯元智、英韧科技、杰华特、芯旺微电子等,累计交易金额超150亿人民币。他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博通等知名公司从事云计算、AI芯片、闪存控制芯片研发,参与的闪存主控芯片出货量全球第一。
以下是圆桌对话实录,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对其进行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整理:
主持人:芯片的投资依旧火热还是有所降温?
小米-王楠:芯片今年肯定没有自动驾驶热,不管是从融资角度还是从商业化的进展角度。芯片今年的投资主要是大的XPU上,比如GPU、DPU,资本在头部公司聚集。
云岫资本-赵占祥:今年半导体的投资金额和去年相比略有增加,去年是1400亿元,今年1500亿元左右。资金集中在向少数头部项目聚集,比如需要高投入的半导体制造、IDM企业。
虽然投资总金额相近,但今年的投资案例数比去年多了50%,去年是400多家,今年是600多家,核心原因是早期项目变多了,出现很多A轮、Pre-A轮的公司。
华登国际-苏东:芯片投资还是很热,今年的热包括我们投资的很多上市公司业绩今年至少是50%甚至翻倍的增长,可以证明芯片除了融资热,芯片公司的业绩在二级市场里反映出来。五到十年前,国内很难看到年收入超过10亿美金芯片公司,今年很多芯片上市公司都达到了这个水平。
第二个热,还是大芯片投资比较热,从GPU,到ARM架构CPU,再到DPU。这也符合逻辑,2015年、2016年,AI算法公司很热,从财报可以看到,各家的收入挺高,他们前端已经有大量的应用场景落地,消耗最多的是AI算力,但AI算力用的是英伟达的GPU,如果中国有对应的芯片,也能很好的跟随AI场景落地提供AI的算力支持。
主持人:怎么看AI芯片的投资从几年前很火热,到现在关注度越来越低?
深创投-顾怀怀:我们身处对算力需求非常高的时代,这么高的投资额是必要的,不能说过热。比如自动驾驶汽车,对算力的需求是持续增长。随着摩尔定律不住失效,每比特的成本降低速度减慢,有了供和需的剪刀差,这时候只能通过投入增加或是研发相应的产品,我们认为是合理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会持续。
主持人:如何看待最近两年大芯片(GPU、DPU)以及EDA投资的火热?
云岫资本-赵占祥:芯片投资的特征是高门槛、长周期,他们对资金的需求肯定是长期的。只是现在一下涌现十几家GPU和EDA创业公司,这和当初的AI创业一样,但现在AI公司也只剩下几家。大芯片也是一样,几年以后大家肯定要交答卷。
大芯片和高端EDA公司实现盈利的周期很长,一般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答卷不是一定要这些公司自己能够盈利,但至少要证明商业化是成功的,能够给顶级客户大量出货或是有大规模的营收。所以,接下来资金会持续投入,但会越来越向做得好的公司集中。
小米-王楠:小米没在这个领域投资,我们偏集团战略性的投资,GPU和DPU和我们现在的主营业务协同性弱。不过我把GPU的公司跑了一圈,可以比较直观的看到GPU公司能交答卷的时候大概是明年6月份。
赵总也说了现在有十多家GPU公司,但人才比较稀缺,整个中国的人才能够支持两三家比较大的GPU公司。
我们自己开始在做自动驾驶汽车,这个领域我们还会对产品有些应用。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国内还有很长的追赶期。离国际一线水平差得还比较远。但也要给整个行业信心,毕竟国内还是需要这个行业,需要这个领域的创业公司。
华登国际-苏东:可以看到有大量的DPU创业公司,我的预期是大家会按照自己的进度流片,竞争比之前更激烈。慢慢的可以看出各家产品的差异化,大家都说自己的产品是GPU,最后还是会有区别的,可能是产品的区别,可能是市场的区别。
深创投-顾怀怀:到现在为止市场上GPU公司很多,确实很活跃。因为目前GPU、DPU面向的市场相对比较集中,基本上是数据中心的客户。现在芯片定义很大部分由客户的需求引导,这时候绑定一两个云端有影响力的客户,在市场上胜出更有把握一些。
主持人:资本如何助推人才的培养?
华登国际-苏东:我觉得资本没有办法培养人才,人才培养是长期投入,资本更关心商业和公司。现在对半导体人才的争夺有几个原因,一个是大家都在扩产能,业务增长也很快,需要更多人才。还有,已经上市的芯片设计公司,规模一旦大了很多都想有自己的晶圆厂,不仅仅是芯片设计公司间互挖人才,晶圆厂和芯片设计公司之间也互挖。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很旺盛,人才的供给是长周期的。现在成立很多集成电路的学院,这些人估计得五到十年才能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才。
小米-王楠:作为投资机构或是集团的CVC,我们确实不太能够帮助芯片的人才快速成长,有点拔苗助长,但我们可以给整个芯片领域即将进入,或是之前一些比较资深的芯片专家一些信心,让他们看到国内半导体行业在迅速发展,让他们愿意回来加入国内的创业公司。
其实芯片行业还是比较讲究领袖型的人,如果有非常厉害的大牛,他可以招来一些“牛群”,甚至很便宜的“牛群”。同样一家公司、一个人开三倍的工资都招不来那个人,这个行业还是有一定的领袖味道。
主持人:今天主题是谈国产高端芯片,但国产芯片在很多的领域里自主化率很低,更别谈高端的芯片。各位看到在国内的芯片市场哪些细分领域已经有所突破,以及您主要关注哪些国产的高端芯片投资?
深创投-顾怀怀:高端芯片的定义,我理解的是对逻辑或是工艺要求比较高、投入比较大的领域。我们投资的星宸科技,主要做端侧安防芯片,类似于这样的细分领域里用比较高的工艺挤占市场,这是国内芯片公司比较有机会的点。
特别大的赛道,GPU、XPU这些百亿美元规模的市场,到明年下半年再看可能更好一些。
华登国际-苏东:我觉得国产化消费类芯片做的比较好,比如连接类芯片的蓝牙,指纹识别芯片,还有电源管理芯片。比较缺乏的是,一些芯片是和工艺绑定的,比如说射频类,国外的IDM公司,没有把自己的工艺开放出来,仅仅做芯片设计还不能把芯片做出来。还有就是工业类和车规级的芯片,国产化率还是比较低的,这也是跟工艺相关,高电压、高电流国内代工厂做得不是特别好,都是在外面流片。还有一部分是刚才已经提到的XPU还是以国外的芯片为主。
小米-王楠:芯片设计架构层面可以做出很多好的架构,但是制造端与台积电比还是有蛮大的差距。所以我觉得,国内整体方案还没有高端,我们在做高端的设计,使用台积电的代工。中国最强的还是把整个制造跟设计如果一起打通,在有些领域可以做到很强。
云岫资本-赵占祥:高端芯片很多是应用在要求比较高的场景,比如数据中心、汽车。不只是数字芯片,模拟芯片有的也挺难。比如模拟芯片世界巨头TI有6万多个产品,75%的毛利是由其中1500个高端模拟芯片产品贡献。
目前,中国真正用在汽车、医疗等场景的核心芯片还很少,甚至没有。对中国公司来说,未来跟国外大厂争抢最赚钱的业务是最难的,因为缺少人才。
模拟厂商要做出很好的产品,需要具有20-30年经验的顶级工程师,中国现在没有,需要向海外招人。
我以前在国外的芯片公司工作过,美国芯片公司里绝大部分工程师都不是美国本地人,而是欧洲人、中国人、印度人等。想要把芯片做好,要向全球招揽人才、全球建研发中心。
主持人:今天峰会另外一个主题是RISC-V,各位目前有没有在关注RISC-V的公司?您觉得RISC-V对于中国的芯片产业会带来什么样的机会?
云岫资本-赵占祥:RISC-V我们关注很早,也服务和投资了一家RISC-V公司赛昉科技。
CPU行业最近有一个巨大变化——RISC-V和ARM明显都在快速崛起。苹果发布M1后,ARM在蚕食X86的市场,预计2025年将占到1/4的市场;RISC-V进展也很快,在AIoT、元宇宙带来的市场机遇下,正在蚕食ARM的市场,未来将有可能进入手机、PC、服务器。
目前RISC-V与ARM的差异主要是在性能和生态上。创业公司做芯片SoC选IP核的时候,如果RISC-V的性能符合要求,很多时候会优先选RISC-V。场景上,RISC-V在嵌入式场景进展很快,在对生态依赖很强的场景会比较慢一点。在服务器CPU领域,RISC-V机会也很大,和ARM差距没那么大。
小米-王楠:我们整体还是非常看好RISC-V,我们也投过RISC-V公司,而且还会继续投RISC-V公司。我觉得RISC-V对国内高端芯片的突围是有一定的意义,可在架构层面做一些优化。
华登国际-苏东:我觉得芯片设计大家都会考虑自己做的芯片能不能用RISC-V,或是部分用RISC-V。我们刚开始看RISC-V是2019年,芯片设计企业比我们的触觉更快。
我们后面又投了一些芯片公司,包括做MCU和AI芯片的,他们设计里部分会用到RISC-V,对他们来说,他们考虑的是如果用RISC-V,生态是否比较丰富。他们也不会非常旗帜鲜明的说自己是RISC-V设计公司,ARM或是RISC-V只是其中的芯片设计工具。我看到芯片设计公司普遍已经开始或是重点考虑要不要在芯片设计里用到RISC-V,他们也会把经验贡献到社区,长远看,RISC-V是非常不错的具备挑战ARM领先地位的指令集。
深创投-顾怀怀:之前我们投了中科蓝讯,主要做TWS耳机里的SoC芯片,也采用了RISC-V核,再加上自研的音频的DSP做音频的无线传输产品。实践来看,有一定算力要求的,对标ARM Cortex-M3及以上的应用场景,用RISC-V是比较有优势的,ARM M3以上的核授权费涨价比较厉害,实践来看,接近可替代的水平。
主持人:资本近几年很关注芯片,这也催生了大量的芯片公司,各位在看芯片公司或是芯片相关的项目时,最看重的团队或是公司的哪些特质?如何从大量的芯片公司筛选出优秀的标的?
深创投-顾怀怀:团队非常重要,决定了他们能做事情的上限。还有就是对市场的趋势和结构的判断,如果这个市场确实空间比较大,起码10亿美金以上。从目前市场的竞争格局来讲,国内芯片公司还没有做得特别大,基于这两点我们才会选择看某个方向的公司。
团队良莠不齐,有的时候团队未必是完整的,未必在细分领域有比较好的经验,这个时候要做一些甄别的工作,做一些背调和筛选。主要的逻辑是以上这两点。
最后,投资方和芯片公司的各种资源要素要互相匹配,价格还合适。
以上三点如果都满足就是比较好的投资标的。
华登国际-苏东:顾总介绍得很好,投资逻辑讲得非常清楚,赛道里看市场、看竞争,最后选择合适的团队,还得谈合适的价格,确实是这样,只是里面的赛道的判断、竞争的判断、团队的判断每个机构都不一样,大概的逻辑是这样的。
小米-王楠:不太一样的是,我们看公司的时候会先判断他做的业务跟我们的业务有没有关,如果没有关系再大我们也不投。我们偏向为主营业务的上游做一些布局,和VC不太一样。每个机构对企业和团队衡量的标准不太一样,这个东西很主观。
另外我们在去聊一些公司的时候,我们还是更喜欢投一些志同道合的人,跟我们更相关的人。
云岫资本-赵占祥:我们看芯片公司一般看两类:一是大赛道的龙头,大赛道是能出百亿美金级公司的领域,龙头最好是前两名,至少是前三名;二是细分赛道的行业第一,细分赛道是能出100亿人民币市值公司的领域。
怎么判断这两类公司?
大赛道门槛很高,团队一般本身背景、能力很强,又能招到最牛的人,还能拿到很多融资,获得头部客户。
细分赛道的龙头往往是在这个行业里积累很多年,技术很扎实,有客户,而且产品的客户反馈是最好的,业绩未来还有持续性。
大赛道龙头在早期可以判断出来,细分赛道需要晚一些。
主持人:刚才我们讨论各位投资人如何筛选团队,反过来,比较厉害的团队和公司会受到大量投资人的关注,这时候是创业团队选投资人和机构,各位投资人如何成功投资这样的团队?
云岫资本-赵占祥:很多项目不缺钱,经常问我们能给提供什么产业资源。要获得企业认可,需要真的能帮到他。
云岫很早就开始建立“产业投行”体系,以产业和资本融合视角挖掘产业链各环节头部公司,构建产业相关生态资源,促进上下游合作,围绕核心企业和核心技术人才,助力产业整合与发展。我这次来深圳,也会帮项目团队找客户。
有的公司不缺投资人,帮他融资也很不容易。所以需要靠自己的专业判断,在早期就发现很优质、有潜力的项目,长期陪跑。很多项目是我们在他Pre-A轮就保持很好的关系,到Pre-IPO时大家已经有很深度的合作。
小米-王楠:我们还好一些,前一段时间有一篇文章朋友圈很火,投资“卷”完了开始“卷”投后。我们是集团的投资部,我们投后的人跟投前的人一样多,我们对企业对投后的帮忙很多,投资是我们之间建立联系的第一步,把信任门槛先建立,我们可以和整个集团建立联系,和内部的业务部门做比较紧密的沟通。
“帮忙不添乱”,我们基本不太管被投公司的治理和战略方向,我们觉得创始人肯定比我们都牛,只是他有什么想法、他有什么需要帮助,我们看能不能用我们集团的资源给他帮忙。
华登国际-苏东:除了钱以外能给公司带来什么价值?我们在芯片领域投资了20多年时间,整个产业链都有投资,对他的帮助也是有的,但不是直接指定、指派业务。我们比其他的机构相对更专业,对他业务的理解会更深刻,跟他的共鸣会更强。
一方面需要资源,另一方面也需要投资人体现专业能力,或是对团队比较尊重。还有另外一点,有一部分CEO还是讲情怀的,芯片没有火之前大多数公司都做过十年的时间,他们还是认同华登坚持半导体投资二十年,跟他有共鸣,CEO的诉求确实蛮多样性。
深创投-顾怀怀:我们是深圳本土的投资集团,是比较综合性的投资公司。我们定位为纯财务投资机构,保持独立性,拿我们的钱不存在站队的问题。我们投得比较多,也退得比较多,对资本市场的规则的理解比较透彻一些,比如说现在的资本市场上市对财务、法务的规范化有要求,甚至前置三年的要求,我们可以提一些建议,帮企业尽快的奔向资本市场,这点是很重要的,企业上市的时间节点前后差一年,甚至影响你的产业定位,这方面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再聊一聊资本包括科创板如何推动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包括接下来中国半导体行业可能发生的并购。
云岫资本-赵占祥:我上午在演讲里分享了半导体投资的数据,2019年只有300亿元,去年1400亿元,今年1500亿元。为什么半导体投资从去年开始投资金额大幅增长?因为科创板出来以后,资本看到投半导体可以赚钱。能赚钱,投资才会进来,企业才敢做高端芯片,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好循环。
龙芯是高端芯片的典型代表,做了二十年,但是开始创业的时候也很难,融不到资,大家也不敢投。现在这个时间点大家是敢投的。因为资本密集地投到这个领域,意味着做难的东西风险变小了,比如有些大芯片公司累计融了几十亿,就算一年烧好几亿,也能烧五年以上,但五年后可能就会上市,资金上的风险没那么大,企业就可以更专注于把产品做好。所以资本对于高端芯片公司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我们也在帮一些有一定规模的公司做并购,与许多上市公司都有密切沟通。未来半导体领域会发生很多并购整合,但大的并购也要看契机,不会那么快出现,也不会那么多。
我们最近在研究韦尔股份,韦尔收购豪威就在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点,那时豪威创始人已经76岁,公司经营也遇到一定问题,他难以力挽狂澜,就开始找买家,一开始找过君正、闻泰,最后韦尔操盘得当,成功“蛇吞象”,变成如今2000亿市值的巨头。
小米-王楠:关于并购前段时间我们自己也在看,大家在说国内的半导体会不会学硅谷,有一家龙头开始不断的并购。我们看到中国人性格跟美国人不太一样,并购在中国是挺难做的,大家都不服输,只要帐面上有钱还能融到钱,即使你做得比我好我也不卖,即使你开的价格还可以,在中国做并购挺难的,不如大家到海外找找合适的标的。
我觉得并购,最重要靠的是周期,如果国内经历了很惨痛半导体下行周期,会把很多公司算是“洗”出去,“洗”出去的过程中有一些产品和IP其实可以用。有一些行业非常容易做并购,比如说电源领域,它是在扩产品线,比如说EDA是平台性的公司会买各种点工具。国内想发生大规模并购可能要等到市场引导大家,不然是可能不会主动发生的。
华登国际-苏东:我们投半导体的时间很长,我们记得没有科创板之前,芯片相关或是集成电路相关的公司很难退出,没有很好的PE倍数,去香港不受欢迎甚至没有交易量。没有科创板前,我们主要是偏硬科技,一年大概到三家的IPO的退出。有了科创板以后,我们投资的公司IPO数量现在一年十多家、二十家,这个量翻了好多倍。
科创板再往前展开的话,2014年国家大基金成立,那个时候国内做芯片,几位重要的半导体人跟国家领导说中国要发展半导体,一定要有规模特别大的基金,从2014年开始有1000亿,再有二期,包括2019年的科创板,科创板也会有一定的中美关系影响。
现在来说,我们能看到的芯片类公司或半导体相关的公司在科创板里的过会率是非常高,而其他的企业要审、在审的时间很长。
关于并购,无论是在什么环境下其实并购都在发生。随着太多的芯片设计公司出来,同一个产品有七八家甚至十多家公司做,跑到最后会有落伍的,落伍的团队、公司就会被头部的公司收购,大概可以看到未来两到三年会出现这种程度的并购。
我们也在美国做投资,我们看到大量美国芯片设计企业,更多是被大的芯片公司按照十几亿或是几十亿美金被并购,这个趋势是可以看到的,中国已经上市的芯片设计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他们有足够的股份和资金做并购,这个趋势也可以明显的看到向美国的方向发展。
深创投-顾怀怀:科创板让一级市场对芯片的投资有很高的积极性,导致投资增长到1000亿,半导体的特点是长期不盈利,但有爆发式的增长。从科创板审核的标准来看,第五套标准仅对市值有要求,对于没有营收的公司特别适合按照这套标准上市,这样的审核制度下会对大芯片这样的公司非常友好。科创板的流动性没那么好,大部分的公司市值在100亿以下,这个时候有些公司有些并购的要求才能在科创板上真正获得比较高的市值,反过来又会加大已经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对其他小公司产品线产生一些并购的要求。这两点会对整个产业有比较好的促进作用。
主持人:最后请各位投资人分享一下您参与或是投过公司、项目中让您最满意的,为什么满意?如何达成?
云岫资本-赵占祥:半导体企业成长是一件长周期的事。2017年以来,我们在芯片领域做了40多个项目,都是我们在各个细分赛道非常看好的企业。我们早期服务过的一些公司现在都开始“开花结果”,纷纷在科创板排队准备上市。
2018年底我们服务过杰华特微电子,那个时间点,“国产替代”还不那么受关注,半导体企业融资还挺艰难。这个团队的技术很牛,创始人从美国最领先的
公司回来,开始创业的几年过得很艰难,但是最近一两年业绩爆发式增长。为什么经营状况能有那么大飞跃?核心是抓住“国产替代”的机会,中国最大的客户会支持他,国际大厂也与他们深度合作,这些产业巨头要么成为股东,要么给订单。
目前时间点,中国的芯片创业公司有两大机会,其一是国产替代,能够让一些企业从供应链安全角度考虑国内企业。但这还不够,很多公司没有使用国产芯片的动力,但在缺芯的情况下,无“芯”可用,很多优质创业公司就有机会获得大客户的垂青,而且也可以借此机会调整产品结构,把主打低毛利产品变成主打高毛利产品,优先提供低端产品变成优先高端产品,服务小客户变成服务大客户。
对芯片公司的发展来说,不仅要做好产品,抓住时间窗口也很重要。
比如,我们在2019年帮一家车规级MCU厂商芯旺微电子融资,当时它规模还不大,去年他们进了某大型车厂的供应链,今年更是抓住全球缺芯机会进了多家全球顶级车厂,业绩飞涨。芯旺微是2012年成立的,之前默默无名,但抓住一个机会就让大家看到了它的实力。
小米-王楠:这是一道送命题,我们投的公司有点多,我们2018年开始投的,我们经手的大概五十多家,我们还比较年轻,还需要时间,我还不能评估哪家是最好的,三五年以后可能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华登国际-苏东:我们确实投了很多半导体的公司,很难说哪家最好,自己的领域里至少都是做到头部,对于机构来说,所谓的最好可能是带来的回报是最高,回报最高,跟你投资的阶段,投资的占比有关系。
深创投-顾怀怀:我觉得最好的投资是下一个,希望下一个能够投得更好。 雷峰网
Tags:
相关文章
- 成立三周年,瀚博半导体宣布完成16亿人民币B-1和B-2轮连续融资
- 计算机视觉大牛沈春华回国,全职加入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CNCC 2021重磅启幕:与John Hopcroft、孙凝晖等数十位顶级学者,共飨计算机年度盛会
- Nature:为高维度医学成像设计可临床转化的人工智能系统
- 与Jeff Dean聊ML for EDA,最佳论文花落伯克利:EDA顶级会议DAC 2021 精彩回顾
- 阿里云加速出海,东南亚市场增长超60%
- 百度元宇宙产品“希壤”路透画面曝光:首个国产元宇宙里将发生什么?
- 同盾科技李晓林:知识联邦——打造基于隐私计算的共享智能平台 | GAIR 2021
- 群雄并起 隐私计算创业人的前路在哪里?——七位大咖论道 |GAIR 2021
- 亚马逊又双叒叕遭反垄断处罚,市值蒸发近9000亿